项脊轩志名篇赏析(人到中年再读项脊轩志)
应该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吧。在那里没有工作的烦恼,没有房贷的压力,没有婆媳之间的矛盾。有的是花开花落潮涨潮退,携手相爱的人看日出日落,听风吹雨下。
01 要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
事实上,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烦恼,也不可能真的舍弃现有的生活立即过上归隐禅意的日子。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杂乱的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明代的归有光就是一个对生活乐观向上的人,归有光35岁之后才考取功名,之前的他一直为发奋读书而努力,母亲的早逝,仕途的坎坷,并没有影响归有光对生活的热爱。
项脊轩是归有光住的房屋十分狭小,俗称“斗室”仅够一人居住。由于年代久远,屋顶有些破陋,阴天下雨的时候,房屋就会漏雨,那时连放一张桌子的地方都没有。这间屋子坐北朝南,屋里常年见不到阳光。之后,归有光便有了修葺项脊轩的想法。
他在屋子的前墙上开了四个窗子,又在房子的四周盖上了院墙,以此依靠院墙的反光,使得屋子里不再昏暗。修葺之后的项脊轩别有一番趣味。加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的装饰,旧时的栏楯也增加了新的光彩。
归有光是个爱书之人,他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,闲时便坐下来翻阅,时而还会高歌一曲,可见,他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02 生死离合是常态
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日子还长着,总以为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挥霍,可人到中年忽然就明白了人生短暂,生死离合是常态。归先生说,以前他住的这个地方是家族人住在一起的院子,后来,伯父、叔父分了家,院子就被分割成了许多小院子。开始用篱笆隔开,后来又用墙隔开,客人来了要越过厨房去吃饭。
这些事看起来令人有些悲伤,不过细想,这分分合合也是人生常态。归有光的母亲去世得早,他对母亲也没有太多的印象,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母亲的思念越发得浓厚。
每当老妈妈跟他提及到祖母和母亲时,归有光也会泪流满面,可是逝者已矣,活着的人只能接受现实,好好活着。
后来,归有光娶了心仪之人,他的妻子也经常在项脊轩陪着他读书。生活虽然清贫,可是连个人也十分相爱,他的妻子魏氏喜欢吃琵琶,然而琵琶又很贵,于是归有光就同意妻子在小院里种一棵琵琶树,甚至后来打算在搬家的时候也带着琵琶树。只可惜,魏氏生了一场大病就去世了。
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
回首过往,一切皆历历在目,吾爱之人也已离去,剩下这棵枝繁叶茂的琵琶树。
03 坦然面对人生种种
归有光自幼聪颖过人,九岁就能写文章。然而二十岁之后五次上南京参加乡试均榜上无名,35岁的时候参加南京乡试受到主考官的欣赏,称其为贾谊、董仲舒再世,被选拔为第二名举人,后来仕途辗转直到65岁才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8岁丧母的他,中年又送走了两任妻子,晚年又经历丧子之痛。在悲凄的人生旅程中,他都以文字作伴。
人生如浮萍,飘如陌上尘,离合聚散都是旅途中的插曲。在短暂烦扰的世间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,纵磨难重生,亦坦然对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