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通俗讲(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啥?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09-20 10:38:12


我们普遍性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有五点。

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: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。这句话不好理解,无产阶级和人类被什么压迫了,为什么需要解放?这个问题,我们将在后面讲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来回答。

列宁在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》中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部分:马克思主义的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科学社会主义,其对应的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、法国空想社会主义。在当时(19世纪的欧洲)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后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,由此带来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(欧洲三大工人运动)的实践基础。其关系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。下面我将尽量用不那么晦涩的语言分别介绍。

马克思主义的来源

理论来源

德国古典哲学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、法国空想社会主义

社会条件

资本主义高速发展

实践基础

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

一、马克思主义哲学

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。哲学的定义是:关于世界观的说法,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。通俗地说,就是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观点。举一个例子,同样下了一场雨,持有不同哲学观点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看法。

董仲舒(天人感应论)会说:下雨是因为皇帝的德行好感动了上苍所以下了这场雨。

释迦牟尼(佛教)会说:这场雨开始下是因为它“缘起”,这场雨结束是因为它“缘落”(缘起则生,缘落则灭)。

王阳明(心学)会说:我得感受到这场雨,它才是存在的,如果我没有亲身感受到这场雨,那么它就是不存在的。(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)

接受过教育的现代人会说:下雨是因为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,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,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。

你看,仅仅是这么一场小小的雨,持不同哲学观点的人的看法就不同,假如映射到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,那便会有千万种不同的看法。试想,如果一个社会,遇到同一个问题便存在几十上百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,那其对社会发展当然是不利的,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讲“统一思想”。

幸运的是,我们从中找到了一种正确的真理,即马克思主义哲学。其中最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。

二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

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体。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呢?这首先要从它的研究对象谈起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。恩格斯明确指出,“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,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,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”。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是怎样发生的呢? 这就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谈起。

政治经济学的基础,通俗地说:就是人们首先必须有吃、穿、住,然后才能从事政治、科学、艺术、宗教等等活动。人们要吃、穿、住,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。所以,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,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。没有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,人类就不能生存,社会就不能发展。这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,是马克思发现的。讲得更通俗一点,就是“不干活就没饭吃”。


那么要生产,人们就要结成一定的相互关系,孤立的个人是没法进行生产的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:“为了进行生产,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,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,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,才会有生产。”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这种关系,就叫生产关系。在阶级社会里,这种关系归根到底表现为阶级关系。

三、科学社会主义

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。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,最后得到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“两个必然”的历史结论。而直接指导无产阶级走向胜利的理论就是“科学社会主义”。

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,欧洲已经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,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现实道路,这些人的思想我们称之为“空想社会主义”。其中的代表人物是:圣西门、傅里叶和欧文。他们的尝试虽然失败了,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,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。

(以上三位先贤,我们称其为“空想社会主义三杰”)

1848年2月24日,《共产党宣言》出版。这部光辉著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。由此开始,无产阶级革命便开始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,由此,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便开始了,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巴黎公社运动和十月革命。除此之外,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的全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实践,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,其理论来源便是科学社会主义。

回到题目的问题,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啥?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说:马克思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,最后得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。